「新竹到了」不如「讓人想去新竹」。
新竹市政府日前花了 2 千 4 百多萬,在公道五及光復路的國道匝道口打造 2 處裝置藝術,象徵風城的特色和地標,希望一改城市的入口意象,讓外地人知道「新竹到了」。這 2 個裝置藝術最近紛紛登上媒體版面,因為就連在地新竹人也看不懂,甚至認為市府浪費公帑。
我覺得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,第一是設置裝置藝術的目的,另一個是預算是否被妥善運用。
從目的性來看,市府打造入口意象或是新地標,不外乎是為了讓新竹的特色能夠被看見,藉此吸引更多外地人來到新竹遊玩、消費,促進地方的繁榮。究竟,這 2 個裝置藝術可以達到上述的目的嗎?
先不論大家對於裝置藝術的外觀評價,但是如果風城的意象沒辦法第一眼就被看懂,市民自然無法對新地標產生認同感,當然也就不會主動跟外地的親友宣傳,邀請他們來新竹觀光。
至於這 2 千 4 百多萬是否有更值得花費的地方,每位市民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。我舉一個改善公車系統的例子,因為一個城市如果有好的大眾運輸,想必更能吸引外地的旅客來遊玩。
新竹市府一年向中央申請補助市區公車業者的虧損補貼約 8百多萬元。假使這 2 千 4 百多萬能夠用於研究需求、加開路線、增加班次等,讓市民及外地遊客能夠有便利的交通方式在新竹市各個景點間移動,勢必比裝置藝術更能帶動地方的觀光。
對外地人來說,是否有「新竹到了」的地標根本不是重點,而是要有「讓人想去新竹」的地方。
***
邀請您加入我們的志工團隊
👉 做功德議起來,現在就填志工表
https://www.surveycake.com/s/ZVAM7
👉 小額捐款,送彥甫進議會
線上捐款:https://npptw.org/w3Qua2
戶名:107年新竹市議員擬參選人林彥甫政治獻金專戶
帳號:164001011312 台灣銀行 (004) 北大路分行
【匯款後,麻煩請填寫此表單】:https://npptw.org/x9vAuE
👉 物資募集中,樣樣都很缺
https://www.surveycake.com/s/g1qnL